日粮瘤胃能氮平衡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牛奶中尿素氮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5-13 10:16:11  点击量:   收藏

陈瑶  付乔颜  马广川  陆庆  颜育良  黄锋  李雪娇  曹琼  莫放

摘要:本研究以12头泌乳中期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在干物质进食量相似的条件下,增加瘤胃快速可发酵能量,用玉米粉颗粒替代甜菜渣颗粒,三个处理分别替换0kg、0.4kg和0.8kg,试验期61d。结果表明,日粮处理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没有明显影响,玉米粉颗粒替代甜菜渣颗粒饲喂奶牛后可显著降低牛奶中尿素氮(MUN)浓度,评价日粮的瘤胃能氮平衡表明为正平衡,有明显低水平的MUN。试验证明,可以用日粮瘤胃能氮平衡判断饲喂日粮对奶牛MUN的影响。
关键词:奶牛;瘤胃能氮平衡;产奶量;牛奶尿素氮
      奶牛生产中往往饲喂高蛋白日粮以确保有足够的蛋白质供应量以满足奶牛所需的代谢蛋白(MP)。当日粮蛋白质超过需要量时会造成血液内源尿素、奶中尿素、尿中尿素浓度的升高。而较高的内源性尿素会影响繁殖率。降低能量利用效率,增加饲料成本。目前牛奶尿素氮(MUN)浓度的测定已作为一个常规分析指标,以分析奶牛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和氮利用效率,来断定日粮降解蛋白质的供给。本试验的目的是试图增加瘤胃可发酵能量,研究日粮瘤胃能氮平衡对MUN的影响,以期为通过日粮营养的供给来合理评价牛奶中尿素氮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分为生产试验和饲料瘤胃降解率测定两部分。

1.1 奶牛生产试验

      试验于夏季在广东省深圳光明农场凤凰奶牛场进行。
      1.1.1 试验动物及日粮设计
      选用12头泌乳期在100~130d的健康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泌乳阶段和体况接近的原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其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4头。试验前各组牛的产奶量、泌乳天数和体重见表1。试验3个处理设计不同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水平(通过添加自制的玉米粉颗粒来控制),试验期61d,见表2。

      奶牛日粮精料配方:玉米42%,麸皮21%,豆粕23%,棉仁粕3%,棉籽5%,小苏打2%,贝壳粉2%,磷酸氢钙1%,预混料1%(维生素A 6000IU/kg、维生素D3 2000IU/kg、维生素E 50IU/kg、Fe 60mg/kg、Cu 11mg/kg、Zn 55mg/kg、Mn 50mg/kg、Co 0.2mg/kg、Se 0.3mg/kg、I 0.9mg/kg)。精料营养水平为(DM基础):有机物(OM)91.2%,粗蛋白(CP)18.8%。中性洗涤纤维(NDF)23.O%,酸性洗涤纤维(ADF)12.72%,产奶净能(计算值)2.11 NND/kg。
      1.1.2 试验牛的饲养管理
      试验奶牛采用拴系饲养方式,每日饲喂3次(06:00、12:00、17:30),早、中两次在牛舍内饲喂。定量饲喂各种饲料,下午17:30在运动场补饲槽饲喂,饲喂后洗净食槽放人洁净饮水供奶牛自由饮用。采取精粗料分开饲喂方式,先喂给玉米秸秆青贮、精料、甜菜渣颗粒、苜蓿干草块、啤酒渣。之后再饲喂羊草。每天投放量分别为精料8.3kg。玉米秸秆青贮12~16kg,啤酒渣5kg,苜蓿干草块1kg,羊草1.7kg,甜菜渣颗粒+玉米粉颗粒3.4kg;其相应干物质进食量见表1。
      每天提供玉米秸秆青贮12~16kg(鲜样),奶牛自由采食,翌日上午称残留量,计算采食量。采用鱼骨式集中挤奶,每天05:00和17:00日挤奶2次。
      由于试验正处夏季,为保证试验奶牛正常采食。午饲前后采取淋水吹风措施对试验牛群进行降温。
      1.1.3 牛奶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从试验开始每隔15d记录一次产奶量。试验第30天、第61天采集牛奶样品。送往北京奶牛中心进行DHI测定。用于测定牛奶中尿素氮(MUN)样品的处理:用三氯乙酸(TCA)沉淀法离心牛奶,以测定乳中尿素氮(MUN)。具体方法:取6.8mL牛奶于9mL离心管中,加80%的TCA溶液1.2mL,使混合液的TCA浓度在12%左右,以4000r,m离心10min,去除上层乳脂,取中间层透明清液,用于测定MUN。
      1.1.4 牛奶成分及MUN测定
      将采集混合均匀的牛奶样品送往北京奶牛中心乳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乳成分和DHI测定。
      MUN的测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操作方法见说明书。

1.2 瘤胃尼龙袋技术测定饲料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和有机物发酵率

      1.2.1 试验动物及饲养
      选择3头体重为540kg带瘤胃瘘管的成年阉牛,其日粮饲喂量为1.3倍维持需要的饲养水平,即每天饲喂精料和粗料各3.3kg。精料组成为:玉米50%、豆粕11%、麸皮37%、食盐1%、预混料1%。粗料为羊草,日饲喂2次(08:00,16:00),饲喂后自由饮水。
      1.2.2 瘤胃尼龙袋技术
      按奶牛饲养标准科研协作组(1989)推荐的尼龙袋法测定日粮各成分(精料、玉米秸秆青贮、啤酒糟、苜蓿干草、羊草、甜菜渣颗粒、玉米粉颗料)的蛋白质和有机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消失率吲。于上午饲喂后2h通过瘤胃瘘管投放尼龙袋,取袋时间为放袋后的6h、12h、24h、36h和48h。根据饲料的瘤胃外流速度计算蛋白质降解率和有机物发酵率。精料和玉米粉颗粒的外流速度根据公式K=0.03644+0.0173X计算,其中X为饲养水平,本文的X为2.5(30/2,见表1的产奶净能和奶牛维持需要,考虑夏季加1O%),即精料和玉米粉颗粒,(取0.08,啤酒糟和甜菜渣颗粒的K=0.05,玉米秸秆青贮、苜蓿干草块和羊草的K=0.03。
      1.2.3 降解蛋白质、瘤胃发酵有机物和瘤胃能氮平衡的计算
      饲料降解蛋白质(RDP)=进食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瘤胃降解率。
      饲料可发酵有机物(FOM)=进食量×有机物含量×有机物瘤胃发酵率。
      瘤胃能氮平衡=FOM×136-RDP×0.9

2结果

2.1 不同玉米粉颗粒进食量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玉米粉颗粒进食量对产奶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各组问产奶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3个处理组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及乳中干物质含量也没有明显的影响(P>O.05)。

2.2 不同玉米粉颗粒进食量对牛奶尿素氮(MUN)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见。以玉米粉颗粒替代相应含量甜菜渣饲喂奶牛后,试验组MUN明显下降(P<0.05)。试验开始时,对照组、试验1组和2组的MUN含量分别为18.55mg/100mL、19.48mg/100mL、17.86mg/100mL,而在试验第61天,各组MUN含量相应为19.81mg/100mL、15.56mg/100mL、15.27mg/100mL。对照组试验前后MUN值变化不大,而试验2、3组显著低于试验前水平。

2.3 饲料蛋白质和有机物在瘤胃的降解率及不同处理瘤胃能氮平衡的计算

      根据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采集的饲料和精料的蛋白质和有机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消失率,计算饲料蛋白质降解率和有机物发酵率,结果如表5。
      根据表5测定的结果和表2不同处理组的饲料进食量,先计算出日粮的降解蛋白质和瘤胃发酵有机物进食量,然后计算日粮的瘤胃能氮平衡,见表6。

3讨论

3.1 不同玉米粉颗粒进食量对产奶量和牛奶成分的影响

      在试验期各处理组间产奶量和牛奶成分均差异不显著(P>O.05);三个处理日粮中各种饲料、日粮DM、CP、能量的进食量相似,各组日粮提供的能量已满足奶牛生产15kg奶的需要,并考虑了夏季应激的供给,因此各处理组间奶产量和成分没有明显的差异。Hristov和Ropp在研究日粮碳水化合物组成和利用对奶产量影响时表明在进食量相似时,奶产量没有差异;OImos等的研究也证明,日粮干物质和能量进食相似时生产性能没有显著改变。

3.2 日粮降解蛋白(瘤胃能氮平衡)与奶牛尿素氮的关系

      众所周知,随日粮粗蛋白含量增加,瘤胃中蛋白质降解量也增加,当日粮瘤胃可发酵能与降解氮的提供相匹配时,降解蛋白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如果降解氮超过微生物的需要,则产生大量的NH3,NH3吸收进入血液,在肝脏转化为尿素。血液尿素氮可作为瘤胃蛋白质降解性和日粮蛋白质供给量的一个指标,日粮粗蛋白和降解蛋白进食量影响血中尿素氮(BUN)含量。血中尿素氮也是日粮瘤胃可发酵有机物比例及吸收蛋白质代谢的反映;牛奶尿素氮(MUN)与BUN具有很高的相关性,MUN可作为协助监测奶牛群体蛋白质营养状态的指标,并作为奶牛场分析蛋白质代谢和氮利用的一个常规使用指标。
      已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MUN和日粮瘤胃降解蛋白(RDP)均与进食量高度相关,瘤胃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也影响MUN,而RDP和瘤胃可利用能量的匹配实质是瘤胃能氮平衡问题。本研究试图找出瘤胃能氮平衡与MUN的关系,结果表明瘤胃能氮平衡为负值时(本试验中对照组的可发酵有机物比试验1组少)MUN值相对高(P<0.05),而瘤胃能氮平衡为正值(试验1组比对照组多0.3kgFOM)时MUN值显著低。由于本文处理组少,不能建立瘤胃能氮平衡与MUN相关关系,但很显然可以通过瘤胃能氮平衡比较不同日粮对MUN的影响,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

4结论

      日粮的瘤胃能氮平衡影响奶牛的乳中尿素氮值,可以通过瘤胃能氮平衡比较不同日粮对MUN的影响。
转自:中国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