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M模型优化饲粮对16~24月龄荷斯坦母牛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11-10 14:11:24  点击量:   收藏

作者:韩云胜 曲永利 袁雪 王志博 王洋 刘立成 李伟 殷溪瀚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应用CPM模型优化规模化奶牛场16~24月龄后备母牛饲粮对该阶段母牛生长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和体高相近的相同月龄(16月龄)荷斯坦后备母牛40头,将试验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头,对照组后备母牛饲喂牛场当前饲粮,试验组后备母牛饲喂CPM模型优化后的饲粮,试验期从16月龄开始止于24月龄,共270 d。结果表明:饲喂经CPM模型优化的饲粮显著提高了17月龄后备母牛的管围(P<0.05);试验组后备母牛的管围指数在17、18、20、21、23和24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胸围指数在17和18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后备母牛血清中钙的含量在17、23、24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磷的含量在16月龄时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经CPM模型优化后,16~22月龄和23~24月龄的饲粮成本分别降低了1.03、0.32 元/d。饲喂CPM模型优化的饲粮在一定的范围内促进了后备母牛的生长发育,同时降低了饲养成本。因此,CPM模型可用于16~24月龄荷斯坦后备母牛饲粮配方的评价和优化。

关键词: 后备母牛  CPM  生长发育  血清生化指标

      目前使用的CPM-Dairy软件是建立在第5版的CNCPS体系基础之上开发的新模型,通过扩展碳水化合物组成和脂肪酸亚模型、兼容NRC(2001)的营养需要以及已深入到可自动平衡奶牛饲粮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层次,使其功能实现了从对单一奶牛的营养评估发展到对整个牛群的准确营养诊断[1]。近几年,CPM模型在我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保证泌乳奶牛健康的同时,提高其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以及减少环境污染[2]。曲永利等[3]通过应用CPM模型对黑龙江地区日均产奶量分别为20和25 kg的奶牛饲粮评估并优化后表明,CPM模型可预测饲粮的营养价值、改善饲粮的能氮平衡、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与泌乳母牛相比,后备母牛因不能泌乳而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且其饲养成本巨大。研究表明,后备母牛的饲养成本占奶牛饲养成本的15%~20%[4]。但后备母牛培育对优质奶牛群的建立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直接影响后备母牛生理和体况是否协调统一、瘤胃和乳腺的发育程度及初配月龄和情期受胎率[5],这对后备母牛的健康培育、使用年限和以后泌乳性能、繁殖性能的提高以及牛群饲养成本的降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开始重视后备母牛的培育,一些国外的模型和软件也逐渐被引进并应用。王洋等[6]应用CPM模型优化饲粮对7~15月龄后备荷斯坦母牛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时证明,饲喂CPM模型优化的饲粮更符合后备母牛的营养需要,促进其生长发育和降低饲养成本。而16~24月龄是后备母牛培育的又一个关键时期,保证后备母牛和胎儿生长发育协调同步、避免难产和提高随后的生产性能已成为这一时期的培育主题。

      本文以16月龄荷斯坦后备母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饲喂CPM模型优化前和优化后的饲粮对16~24月龄后备母牛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来确定CPM模型对16~24月龄后备母牛饲粮的营养诊断和优化效果以及对该阶段后备母牛的应用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选用哈尔滨市对青山完达山良种奶牛场相同月龄(16月龄)、体重和体尺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后备母牛各20头,按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牛场现有的饲粮,试验组饲喂CPM模型优化后的饲粮。应用CPM模型评价对照组饲粮,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成试验组饲粮,试验期从16月龄开始到24月龄结束,共270 d。测定2组后备母牛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以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尿素氮、钙、磷及生长激素含量的变化,并计算体长指数、体躯指数、管围指数和胸围指数。后备母牛进行散栏式饲养,早晚饲喂全混合日粮(TMR)各1次,自由饮水。试验牛只基本信息见表1。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1.2 样品采集

      后备母牛在每月最后1 d测定体重,每月最后1周测量体尺;每月最后1周于晨饲前尾静脉采血,在4 000 r/min下离心20 min后,-20 ℃冰箱保存待测血清生化指标。

1.3 分析测定方法

      按照CNCPS体系的要求对饲料原料进行测定,饲粮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粗灰分(ash)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含量的分析按照AOAC(1976)[7]进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ADL)、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eutral detergent insolubleprotein,NDIP)和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acid detergentinsoluble protein,ADIP)的分析按照Van Soest等[8]的方法进行;可溶性蛋白质(soluble crude protein,SCP)的分析按照Krishnamoorthy等[9]的方法进行;淀粉分析按照AACC(1976)[7]进行。
      干物质采食量(DMI):每月相同时间连续3 d测定后备母牛的采食量,取其平均值;分别计算16~22月龄和23~24月龄后备母牛的平均DMI。
      体重用地秤测定;体高(鬐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体斜长(肩端到坐骨端的距离)用测杖测量,管围(前肢管骨上最细处的水平周径)、胸围(肩胛骨后角处体躯的垂直周径)用皮卷尺测量。计算体长指数、体躯指数、管围指数和胸围指数。计算公式[10]:

体长指数=(体斜长/体高)×100;

体躯指数=(胸围/体斜长)×100;

管围指数=(管围/体高)×100;

胸围指数=(胸围/体高)×100。

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尿素氮、钙、磷及生长激素含量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OPA试剂盒测定。

1.4 统计分析

      数据经Excel整理后,采用SPSS 19.0中的ANOVA过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平均值进行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CPM模型对饲粮的评价、诊断及优化结果

      从表2可看出,CPM模型在保证各组后备母牛DMI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比对照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了0.5%和1.1%,仍高于平衡值;瘤胃肽分别降低了9和13 g/d,试验组已基本接近瘤胃肽的平衡值;2阶段优化后饲粮比优化前饲粮成本分别降低了1.03和0.32 元/d。

2.2 CPM模型优化饲粮对后备母牛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综合表3和表4可看出,对照组和试验组后备母牛的管围在17月龄上差异显著(P<0.05);虽然对照组和试验组后备母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在各月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后备母牛的管围指数在17、18、20、21、23和24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胸围指数在17和18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CPM模型优化饲粮对后备母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表3

      从表5可看出,试验组后备母牛血清中钙的含量在17、23和24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后备母牛血清中磷的含量在16月龄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其他月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各月龄后备母牛血清中白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尿素氮、甘油三酯和生长激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CPM模型对饲粮配方的评价、诊断及优化

      反刍动物代谢蛋白质主要由瘤胃非降解蛋白质(UDP)和微生物蛋白(MCP)组成,其中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蛋白质和氨基酸数量主要依赖于饲料碳水化合物在瘤胃的发酵数量。所以,可发酵能和降解氮之间存在着平衡关系,这是充分利用饲料间正组合效应,提高饲料转化率,发挥反刍动物最佳生产性能的关键。本试验中的饲粮通过CPM模型优化后,CP分别降低了0.5%和1.1%,按照Pell[10]的报道,CPM模型优化后的饲粮将降低氮的排泄量。2种饲粮配方的代谢能已接近平衡水平,但代谢蛋白质仍高出平衡水平很多,分别高出201.6和210.6 g/d。可能是受到了DMI对过瘤胃率的影响,因为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通过瘤胃液pH影响可消化纤维降解率,而这个降解率反过来又影响饲粮peNDF的最大细菌产量[11],最后造成了代谢蛋白质水平较高。尽管代谢蛋白质水平较高,但CPM模型调整后的2个饲粮配方分别是瘤胃肽平衡的102%和109%,从这个角度看饲粮能氮水平基本平衡。另外,妊娠阶段还应该考虑到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儿的新陈代谢是广泛地应用氨基酸作为能量的来源。据Bell[12]报道,胎儿56%的能量由氨基酸提供,因此由子宫提取的氨基酸氮只有34%用于组织蛋白质的沉淀,56%的以尿素形式丢失。这也可能是导致代谢蛋白质水平较高的原因。本试验结果还可发现,代谢能允许日增重接近于实际的增重,说明在实际增重、代谢能允许日增重和代谢蛋白质允许日增重三者之间,能量限制了蛋白质的利用,从而成为了影响日增重的主要因素。

3.2 CPM模型优化饲粮对后备母牛体重和体尺的影响

      后备奶牛一般初产为24月龄,一些养牛业发达的国家通过营养调控技术使奶牛提前发情进而缩小产犊月龄。Lin等[13]研究表明,分娩早的比分娩晚的后备奶牛使用寿命更长,且前3个泌乳期多产牛奶1 475 kg。随后Lin等[14]又指出分娩体重与第1泌乳期的产奶量呈正相关。所以,体重的控制对后备奶牛的初配、初产以及随后产奶性能的发挥尤为重要。据报道荷斯坦后备奶牛初产时的体重应达到580 kg[15,16],即平均日增重为800 g/d。本研究中试验组后备母牛24月龄体重达到了535 kg高出对照组10 kg,但距离580 kg还有一定距离,这可能是我国奶牛平均单产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个原因。

      后备母牛的体尺与生长状态有关,能反映机体各部位的大小和整体的发育情况,而体尺指数则反映了后备母牛各部位发育是否匀称及是否符合该生产类型、品种的特征,从而检测其生长发育阶段的饲养管理水平[17]。


      体长指数表示体长和体高的相对发育状况,体躯指数反映了躯干容量的发育程度,管围指数说明了体躯骨骼的相对发育情况。莫放[18]给出了部分荷斯坦奶牛体尺指数的数值:体长指数120.8、体躯指数118.2、管围指数14.6。本试验后备母牛的体躯指数和管围指数与莫放[18]给出的体尺指数相符,可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管围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按照在15~23 cm范围内管围越大产奶量越高的理论,推测本试验中饲喂CPM模型优化后饲粮的后备母牛在投产后的产奶量可能会高于对照组。但试验中的体长指数低于莫放[18]给出的数值,这与后备母牛24月龄的体重相对应,说明后备母牛产犊后身体仍在发育,也可能是受到了饲养水平的限制。

3.3 CPM模型优化饲粮对后备母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1 CPM模型优化饲粮对后备母牛血清葡萄糖的影响

      循环中血液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反映着机体对糖的吸收、转运和代谢的动态平衡状况,更是奶牛能量代谢水平的直接体现。反刍动物90%的血液葡萄糖来源于肝脏的糖异生,主要去路是合成肝糖元、肌糖元和脂肪,为机体各级组织提供和储备能量。Cherepanov等[19]报道,正常血浆的葡萄糖含量为2.0~5.0 mmol/L。本试验中后备母牛血清葡萄糖含量为2.95~4.13 mmol/L,处于正常的含量范围内。虽然本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葡萄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饲喂CPM模型优化饲粮的后备母牛血清葡萄糖含量在23和24月龄有升高的趋势,且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可能是为了对抗分娩应激或是因为分娩后存在一个奶量的快速上升期,机体对葡萄糖的需要量增加,为了防止此阶段奶牛能量负平衡的出现[20]。所以经CPM模型调整后的饲粮更符合后备奶牛分娩的这一生理特点。

3.3.2 CPM模型优化饲粮对后备母牛血清白蛋白和尿素氮的影响

      血清白蛋白和尿素氮表征奶牛的氮代谢。白蛋白与机体的营养状况相关,其变化较尿素氮缓慢,主要由饲粮蛋白质含量的长期影响所致。本试验血清白蛋白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且处于正常范围内。血清的尿素主要由机体内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脱下的氨再通过肝脏鸟氨酸循环生成,一部分经过血液循环由唾液和瘤胃壁渗透吸收进入瘤胃被微生物利用,另一部分随尿液经肾脏排出。Chikhou等[21]研究表明,血清尿素氮含量可反映动物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情况,可作为机体蛋白质利用的指标。本试验中血清尿素氮的含量为3.06~3.98 mmol/L,稍低于Moore等[22]给出的3.54~5.36 mmol/L正常范围。虽然本试验后备母牛血尿素氮在组间差异不显著,可在没有影响后备母牛生长的情况下,试验组略低于对照组还是说明了CPM模型优化的饲粮有利于后备母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3.3.3 CPM模型优化饲粮对后备母牛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影响

      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反映了奶牛机体的脂代谢。肝脏是合成脂肪的主要部位,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或以脂蛋白形式被吸收到肝脏的脂肪酸通过酯化作用形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并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分泌入血液,而脂类的代谢很大程度上受血液葡萄糖含量影响,尤其在分娩后的泌乳初期,奶牛DMI下降,血液葡萄糖含量较低,加快了体内脂肪的代谢,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在乙酰转移酶的催化下与乙酰辅酶A作用在肝脏中生成脂酰辅酶A,最后与α-磷酸脂甘油合成甘油三酯。此过程消耗大量能量,导致机体血清葡萄糖进一步降低,这种恶性循环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胆固醇含量增高,这不利于奶牛的物质代谢[23]。本试验中后备母牛尚未分娩,所以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各月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处于正常范围内,与Mani等[24]测定的结果一致。可是2组间胆固醇含量却随着后备母牛月龄的增加而降低,并在23和24月龄时呈现最低值。符合Rukkwamsuk等[25]的报道,奶牛分娩前血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较低,分娩后升高。

3.3.4 CPM模型优化饲粮对后备母牛血清钙和磷的影响

      钙和磷在奶牛维持生命和生产过程中可参与骨骼构成、血液凝固、神经调节及肌肉收缩等重要生理活动。一般奶牛血清钙含量8.5~10 mg/dL;血清磷含量4~9 mg/dL,会因年龄差异而上下浮动。本试验中试验组后备母牛16月龄时的血清磷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是试验开始时CPM模型对饲粮的诊断结果。由于相对较高的血清磷含量可能促进了机体对钙的吸收,这可能是导致试验组后备母牛17月龄时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原因。试验中血清钙含量在18~22月龄及血清磷含量在18~24月龄期间组间差异不显著,且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但是血清钙含量在23和24月龄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高于正常血清钙含量上限。这可能是因为后备母牛处于围产前期,为了防止因钙缺乏而引起的生产瘫痪、胎衣不下和乳房炎等疾病而产生的机制[26]。冯仰廉[27]报道,钙主要是在酸性环境中以离子形式被吸收的,凡能影响动物胃肠酸性环境的因素,均可影响钙的吸收。这表明CPM模型可改变饲粮构成,促进后备母牛对钙的吸收,符合后备母牛对该阶段饲粮营养的需要,从而保证后备母牛健康生长和生产过渡。

4 结论

      CPM模型可用于16~24月龄荷斯坦后备母牛饲粮配方的评价和优化,应用CPM模型调整的饲粮符合后备母牛所处的生理阶段,可更精准地满足后备母牛的营养需要,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促进了后备母牛的生长发育,同时降低了饲养成本。建议CPM模型在黑龙江地区乃至全国奶牛场对16~24月龄后备母牛进行推广应用。

(转自:动物营养学报 参考文献:略)